前些日子的電荒雖有緩解,“缺煤”的尷尬卻日益凸顯。
隨著用煤量大幅增加,為應對供應緊張形勢,一些省份開始采取多種措施優(yōu)先滿足本省煤炭供應。一是采取各種手段限制煤炭外流,二是增收煤炭價格調節(jié)基金。
中國煤炭工業(yè)協會日前發(fā)布的2011年上半年煤炭經濟運行情況通報顯示,我國煤炭供需平衡仍比較脆弱,受天氣變化、水電出力、運輸不暢等外部因素影響,區(qū)域性、時段性的供需矛盾不時出現,煤炭供應平穩(wěn)運行面臨壓力。
同時,煤炭流通格局出現新變化。近年來,東部發(fā)達地區(qū)煤炭需求大幅增長,一些原主要煤炭調出?。ㄈ绾幽?、安徽、山東)煤炭外調量大幅減少,調入量大幅增加,有的省區(qū)已經變?yōu)閮粽{入省,區(qū)域調節(jié)難度加大。
面對此種現狀,包括山東在內的一些煤炭大省正在多方找煤。
電煤儲存量達27天
山東省經信委經濟運行局副局長史玉明2月28日對記者表示,目前,山東的煤炭供需基本平衡。盡管近期天氣持續(xù)高溫,但全省沿海八大電廠的電煤儲存量依然維持在27天以上,能夠滿足全省用電需求。
據史玉明介紹,為了應對夏季可能到來的電荒,山東省在今年3月份即著手實施30天電煤儲備戰(zhàn)略,力爭在今年5月31日達到這一考核標準。但是,隨著后期氣溫逐步升高且下雨頻繁,給用煤和儲煤管理帶來不便。為減少企業(yè)運營和管理成本,目前企業(yè)正穩(wěn)步減少電煤儲備,但總體上仍然保持電煤儲備量在15天以上。
盡管山東有了30天電煤儲備的保障措施,但面對嚴峻的煤炭供需形勢,這顯然遠遠不夠。
中國煤炭運銷協會理事長王戰(zhàn)軍表示,煤炭流通格局的變化將影響區(qū)域煤炭供需平衡,并導致華東、華中等地區(qū)煤炭緊平衡態(tài)勢延續(xù)。以往,河南煤炭供應湖北、湖南,安徽煤炭就近供應上海、江西、江蘇。今后,長距離煤炭外送壓力增大,特別是煤炭調運難度增加。
“以前內蒙古的煤炭基本不出北京局,隨著京滬高鐵的開通,客運貨運線路分開,我們正考慮是否可將內蒙古的煤炭經北京局再往南運,從而緩解目前的緊平衡狀態(tài)。”史玉明說,目前鐵路運輸的煤炭占山東省外煤調入的60%左右,如果能夠在上述線路獲得突破,將對山東煤炭供應產生重大利好。
海路方面,去年山東經海路調入1800萬噸煤炭。而今年上半年,這一數字便已達998萬噸。山東省經信委預計,全年海路調入煤炭有望達到2000萬噸。另外,山東正積極協調秦皇島港、天津港等港口,使煤炭可經海路直接運抵山東煙臺電廠、百年電力、威海電廠等沿海發(fā)電企業(yè),保證山東煤炭供應;在公路方面,山東也積極協調運力,多運煤炭。
多方開辟“煤路”
多方運煤的背后,是我國煤炭區(qū)域格局和流通格局的新變化。
據山東能源集團董事長卜昌森介紹,山東省實有煤炭可采儲量不足40億噸,最大產能1.5億噸/年,20多年后山東將面臨無煤可采的境地。
然而,近年來山東省耗煤量以每年2000萬至3000萬噸遞增,預計自2010年之后每年耗煤量將達到3億噸以上,每年需從外省凈調入2億噸以上,并且對外省煤的依賴度會越來越大。
“從2003年山東就變成了煤炭凈調入省,河南也在去年成為煤炭凈調入省,陜西、山西的情況也不容樂觀。”史玉明表示,山東現在的煤炭來源地已經開始向陜西北部、山西北部和內蒙古西部轉移,不僅運輸距離變長,而且環(huán)節(jié)也增多,多方開辟煤路已經成為必然之選。
據了解,隨著用煤量大幅增加,為了應對本省煤炭的供應緊張局勢,一些省份開始采取多種措施優(yōu)先滿足本省煤炭供應。一是采取各種手段限制煤炭外流,如明令加大上馬電廠、煤化工等煤炭轉化項目,二是增收煤炭價格調節(jié)基金。有煤炭專家調研稱,目前國內有13個省份采取經濟、行政命令等措施限制煤炭出省。
史玉明表示,國家發(fā)改委、能源局明令禁止地方出臺措施限制煤炭流通,目前山東并未出臺限制措施。每年山東有近1/3的煤炭外運出省。“一些優(yōu)質精煤和焦煤主要供應南方的一些鋼鐵企業(yè),而質量稍次的煤炭留做本省發(fā)電使用。內蒙古、山西等供應了山東大量煤炭,我們也不應該限制自己的煤炭輸出。”
對于山東在省外開拓的煤炭資源,史玉明表示,這些煤炭資源除一部分就地消化外,剩余的部分也基本運往距離較近的地區(qū)。“如果把新疆的煤炭運往山東,成本就太高了。”他說。